本報記者 彭衍菘
隨著公募基金2025年一季報的披露,其港股配置邏輯逐漸清晰。
Wind資訊數據顯示,一季度,長城港股通價值精選混合、中歐互聯網混合、永贏科技智選混合發起等產品顯著增持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訊控股”)、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國際”)、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巴巴—W”)、小米集團—W等科技龍頭,以及理想汽車—W、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美團—W等新消費標的。
聚焦兩大方向
一季度,港股市場在消費紅利釋放和科技產業升級的驅動下,迎來了結構性行情。
從各基金的持股情況來看,騰訊控股獲得睿遠成長價值A、中歐互聯網先鋒A、朱雀恒心一年持有等27只產品重倉,成為最受公募基金青睞的港股。此外,中芯國際、阿里巴巴—W、理想汽車—W、小米集團—W、巨子生物控股有限公司等獲基金持有數量居前,分別被13只、13只、12只、8只、8只基金重倉持有。
綜合來看,目前基金對港股的重倉亮點主要聚焦兩大方向:
一是聚焦科技互聯網巨頭。騰訊控股、中芯國際、小米集團—W均來自信息技術行業,并位列多只基金前三大重倉股。例如,騰訊控股為朱雀恒心一年持有的第一大重倉股,相較去年四季度末,今年一季度其對騰訊控股增持超28萬股,持倉市值達2.92億元。
二是聚焦智能汽車與新消費。理想汽車—W、小鵬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鵬汽車—W”)、泡泡瑪特等標的同樣獲得了公募基金的青睞。例如,中歐碳中和混合發起對小鵬汽車—W一季度新增買進120萬股;中歐智能制造混合對理想汽車—W增持了56.69萬股,持股數量為67.62萬股。
對此,中歐碳中和混合發起的基金經理劉偉偉在一季報中表示,看好今年智能駕駛的產業趨勢,尤其是智駕產業鏈中的整車、芯片、連接器和激光雷達等公司。
多家基金經理在一季報中強調,港股科技互聯網行業的強勁增長動力是加倉核心邏輯。
長城港股通價值精選混合一季報顯示:“本基金自2024年上半年以來,在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發現了中國科技互聯網的強勁增長動力和中國AI的廣闊發展前景。經過1年的驗證,在DeepSeek出現后,中國科技互聯網的良好基本面和AI能力被全球投資者發現。”
朱雀恒心一年持有一季報顯示:“產業層面,AI相關仍是全球競爭的重點,中國相關資本開支會不斷加碼。當前我國AI領域資本開支擴張有助于提高未來收入預期,實現估值提升。”
港股市場仍是價值洼地
多份基金一季報認為,科技型企業經過業務優化與股東回報提升,已進入“價值重估通道”,而AI技術突破將開啟新一輪增長周期。
“港股在今年年初走出了一段極為獨立的行情,風險偏好得到了較大的修復。”北京凱瑞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投資總監陳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修復過程是發生在港股估值處于極端低估的狀態下,此后由于新一輪的海外超預期因素擾動影響,港股估值又回到了接近2025年行情啟動前的估值水平。
此外,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曲少杰表示,在看好科技互聯網行業的同時也看好中國的新興消費潛力,新興消費賽道在整個消費領域表現更加突出,這得益于年輕人的消費活力十足,谷子經濟等概念加深了消費者對新消費經濟的認知。
對于港股配置價值,陳銳認為,港股市場當前仍是價值洼地,很多港股上市的傳統行業龍頭估值較低,海外不確定性因素雖然可能對不少行業的盈利前景造成一定影響,但是極端低估的估值水平本身就代表著風險的充分釋放,港股易上難下,一旦海外不確定性因素出現階段性緩和,港股的風險偏好將再次得到極大的修復。
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理財師姚旭升認為,港股當前配置價值凸顯:一是在全球主要市場中估值處于低位,疊加海外降息預期增強帶來的流動性寬松預期,估值修復空間較大;二是國內經濟穩步復蘇將支撐消費、科技領域企業盈利增長,半導體及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政策利好持續釋放;三是2025年以來港股通資金持續凈流入,外資配置意愿提升,疊加政策支持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及鼓勵上市公司分紅等措施,港股市場流動性與吸引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隨著港股基金的重倉名單陸續揭曉,其加倉路徑既是對政策紅利的響應,亦是對產業變革的前瞻。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在AI重塑全球科技格局的當下,龍頭企業的技術壁壘與生態整合能力,或將成為超額收益的核心來源。
長城港股通價值精選混合一季報顯示,2025年二季度持續看好港股科技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前景,港股科技互聯網行業政策較為友好,企業業績出現向上趨勢,未來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會開啟中國科技互聯網企業新的發展機遇;同時看好新興消費的增長潛力。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