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潔
4月17日,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外高橋”)公開披露了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情況報告書,在報告書披露的共計11家發行對象中,出現了“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光大理財”)的名字。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這是全市場首單銀行理財資金直接參與投資上市公司定增項目。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理財資金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的意義在于拓寬投資渠道,增強市場活力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長期看,這一舉措將加速中國資本市場從“散戶主導”向“機構主導”轉型,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提供中長期增量資金
報告書顯示,此次外高橋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數量2.25億股,募集金額共24.75億元。其中,光大理財獲配股數為181.49萬股,獲配金額將近2000萬元,限售期為6個月。光大理財以自身管理的權益類理財產品參與此次發行認購。
往前回溯,2025年1月份,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其中提到,允許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銀行理財等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定增。
2025年3月2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將銀行理財產品納入IPO優先配售對象范圍。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為銀行理財子公司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了新渠道,也提供了以打折價配置優質權益類資產的機遇。對于資本市場而言,銀行理財資金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為資本市場提供了中長期增量資金,能夠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的活躍度。
在田利輝看來,通過參與定增,銀行理財資金能夠直接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特別是對于需要大量資金進行技術研發、產能擴張的高科技企業來說尤為重要。
光大理財相關人士表示,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和中國經濟的光明未來,在有效管控風險的基礎上,逐步加大在資本市場領域的布局,近期已擇機增配了包括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在內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并將加大對上市公司定增、可轉債、可交債等工具品種的投資力度。本次參與上市公司定增項目,也是光大理財落實中管金融企業子公司社會責任,為資本市場引入耐心資本、長期資本的有益探索。
理財公司需把握政策機遇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4年)》顯示,截至2024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9.95萬億元,較2024年初增長11.75%。業內預計今年的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將突破30萬億元大關。
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將銀行理財資金納入戰略投資者范疇,降低了銀行理財直接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的門檻,有助于銀行理財子公司從產品和投資兩個維度深化與上市公司的合作,既拓寬了銀行理財投資邊界,更有助于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市場形成良好投融資生態,為實體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田利輝認為,這也倒逼銀行理財子公司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從“通道化”向“投行化”進階。對此,他建議,銀行理財子公司在資產端進行創新,開發“定增主題”理財產品,探索“股債聯動”模式,推動差異化策略。這需要搭建專業化投研團隊,提升對科技、綠色等新興產業的估值能力。政策方面,建議進一步細化配套規則,明確銀行理財資金參與定增的合規邊界(如關聯交易限制、集中度管理等),避免資金空轉。與此同時,還可以鼓勵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地方政府合作,定向支持區域產業集群。此外,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要求理財產品標注“權益類資產占比”,設置風險預警機制。
在楊海平看來,當下,銀行理財子公司要把握好一系列政策變化帶來的機遇,對原有產品體系進行升級,推出特色化理財產品,適時加大權益類理財產品投放,或在“固收+”框架下及“混合類理財產品”項目下,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同時,適度拉長理財產品的期限,利用上述政策契機,搶抓政策紅利,改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表現。此外,強化投研體系的升級,進一步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內控管理體系。
(編輯 屈珂薇)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