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蘇向杲 見習記者楊笑寒
近日,為推動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促進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的《銀行業保險業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支持資本實力較強、經營規范的保險機構,穩健有序投資養老機構、康復醫院、專科醫院等,參與發展居家、社區及機構養老服務。
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連續下發多份文件,推動金融機構做好養老金融,優化養老服務。在此背景下,險企紛紛行動,加速布局養老社區。
目前,險企布局的養老社區形態如何,如何實現保險與養老產業的閉環?帶著諸多問題,《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了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康”)旗下的泰康之家·燕園社區,深入了解頭部險企投資、運作養老社區的模式,并采訪了燕園社區總經理葛明。
險企加速布局養老社區
近年來,在監管部門的引導下,保險業加速布局養老產業,推出了各類養老服務。其中,養老社區是險企競逐養老產業的主要載體之一。
2024年5月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明確,“在風險有效隔離的基礎上,支持保險機構以適當方式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實現長期護理、風險保障與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等服務有效銜接。”
近兩年,保險公司在養老社區布局上呈加速態勢。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上市險企及多家非上市險企已布局養老社區。其中,泰康是最早布局的險企之一,截至目前,泰康之家養老社區已在全國36個城市布局43個項目,其中22城24個社區已投入運營。
葛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泰康率先在國內引進了大規模、全功能、醫養結合的一站式服務模式。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6萬人居住在泰康之家,其中有超3500人居住在燕園,這也是泰康之家在住居民最多的養老社區。燕園居民的平均年齡為83歲,年齡跨度為55歲到103歲。
如何為人數眾多、年齡跨度大的“泰康居民”提供照護服務?據記者了解,泰康之家建立了不同業態的多學科專業服務團隊,被稱為“1+N”模式,其中,“1”指的是一位居民擁有一名管家或個案管理師,“N”指的是由社工、醫生、護士、臨床藥師、護理師、康復治療師、文娛活動師、運動指導師、營養師等在內的多元化專業團隊共同服務。管家或個案管理師作為牽頭人,通過團隊協作為居民制定個性化的服務方案,保障“居民”得到全面專業的照護。
保險與養老協同性凸顯
作為保險機構旗下的養老社區,泰康之家·燕園具有保險業務與養老產業協同的特色。
在保險資金助力養老社區建設方面,葛明表示,泰康采用全國化連鎖模式運營養老社區,其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保險中長期資金,能夠匹配養老社區投資杠桿率低、規模大、管理要求高的特點。
從保險產品層面來看,泰康推出的“幸福有約”,就是與養老社區對接的保險產品。購買這一保險產品的投保者,享有養老社區的優先使用權,打通了保險產品和養老社區的聯通關系。
葛明進一步表示,現在,全國泰康之家社區的新居民,有六成至七成都是保險客戶轉化來的。反過來,泰康之家請保險投保人來參觀社區,提供了場景化銷售的場地,讓保險產品的購買者有更真實的體驗,創新性地把虛擬的保險支付與實體的醫養服務相結合,實現了支付端和服務端的雙向奔赴。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俊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養老保險與服務結合,可以滿足消費者獲取與提前鎖定優質康養服務資源的重要訴求。探索保險產品與康養服務相結合的不同模式,以剛性的養老需求帶動相對低頻的保險需求,可以將單純的“現金”給付演進為“現金+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另外,養老保險與養老服務業的結合可以促進負債端保險業務與資產端投資業務的融合。養老服務業投資規模大、盈利周期長,需要長期資本的投入。養老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與養老服務業發展需求高度契合,可以成為養老服務業重要的資金來源。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險企持續加大對養老社區的布局,其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長。泰康之家養老社區事業部服務管理部副總經理何睿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近年來,養老社區發展速度很快,養老社區對人才的專業技術能力、綜合運營管理能力等要求越來越高,許多養老社區都面臨著培育人才的速度無法趕上人才需求增速的困境。
展望未來,朱俊生表示,政策對險企養老社區的支持,可有效提升保險保障和服務功能,進一步發揮保險業在多層次養老服務產業發展中的作用,促進保險與養老產業融合與協調發展。保險機構可根據自身的發展階段、資源稟賦等,審慎選擇參與養老服務的商業模式,提升專業化運營水平。
(編輯 才山丹)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