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向杲
近期,我國外部經濟環境面臨新挑戰。面對復雜變局,如何有效應對外部沖擊帶來的困難挑戰,以更大力度促消費、擴內需,做強國內大循環,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
當前,我國在頂層設計層面已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性舉措。在促消費的多元支持力量中,除財政政策外,金融力量正發揮獨特作用。筆者認為,促消費關鍵在于提升居民消費能力與消費意愿,而金融體系可圍繞三個維度精準發力。
其一,持續助力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財產性收入與消費呈顯著正相關,其增長能有效形成財富效應,不過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處低位,制約了消費拉動作用。作為重要增收路徑,推動股市高質量發展具有戰略意義。中辦、國辦近期發布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多措并舉穩住股市,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等。
近年來,監管部門持續完善資本市場生態建設,市場內在穩定性明顯增強,對提升居民財產性收入起到了積極作用。數據顯示,2024年,上市公司實施分紅2.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未來,監管部門宜繼續引導中長期資金加大入市力度以增強資本市場穩定性,強化違法違規行為懲戒力度,通過優化市場生態助力居民財富增長。
資管機構同樣肩負重要使命。當前,公募及私募基金、銀行理財、保險資管、券商資管等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已遠超100萬億元。在嚴守風險底線的前提下,資管機構亟須提升專業投資能力,以更好實現“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行業宗旨,為居民財富增值提供可靠渠道。
其二,進一步降低居民債務負擔,解除消費者的后顧之憂。
“減負”與“增收”同等重要,對釋放消費潛力具有立竿見影之效。去年以來,在監管部門引導下,與廣大借款者、購房者利益密切相關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持續下行,顯著緩解了居民債務壓力。此外,政策層面還持續引導存量房貸利率下行,大幅降低了購房者債務負擔。數據顯示,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每年可為超5000萬戶家庭減少利息支出約1500億元。
未來,貨幣政策在綜合評估經濟金融環境后,從總量工具和結構性工具兩個層面進一步加大對消費領域的支持力度仍有必要。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的第一季度例會也提出,研究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重點支持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融資、促進消費和穩定外貿。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需在商業可持續框架內持續讓利消費者。
其三,持續優化消費金融環境,提升居民消費意愿。
通過創新金融供給培育有效需求,改善消費環境激發消費意愿,是促消費的另一邏輯。當前,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生態出現了諸多新變化,未來金融機構需根據市場變化多維度改善消費金融環境,包括完善普惠性金融產品供給,針對新市民、年輕群體等創新適配性金融產品;深化金融科技應用,提升服務的可得性;推動消費場景融合創新;健全征信體系,構建良性循環的消費金融生態等。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以金融活水促消費要重點把握三組辯證關系:一是短期刺激與長效機制的關系,避免過度金融化導致風險積聚;二是普惠讓利與商業可持續的關系,通過科技降本而非簡單價格內卷式競爭;三是消費升級與適度消費的關系,防止杠桿濫用扭曲消費本質。
總之,金融支持促消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協同發力。筆者相信,隨著監管制度不斷完善、資本市場改革深化、金融機構持續發力,金融將對激活消費潛力、增強經濟發展韌性貢獻更大力量。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